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高培勇: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部署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发布时间:2019-3-16 2:35:4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短期与长期,国内结构性矛盾和外部的冲击相互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势使得我们在政策选择上极其。

  单纯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都有经验也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加以支撑。两个矛盾同时到来,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不能单独的面对单一矛盾,当前的经济政策必须两方面都要兼顾到。梦见刮大风一方面要关注结构问题,这是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不能忘记;另外也要兼顾目前短期需求所受到的外部冲击,特别是外部需求受到的外部冲击。但是也不能平均使力。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必须分清主次。

  “主”是什么?从今年1月以来中央对经济形势判断就是“经济运行当中的主要矛盾是结构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围绕这种判断就形成了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这样两条主线索。用一个大的关键词加以呈现就是“高质量发展”。要明确我们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还是在高速增长阶段,不能用高速增长阶段的理论思想和方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想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既兼顾两者又分清主次的这样一个前提之下,巧妙的把两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用一个兼融的办法加以解决。

  大家看到最近有关宏观经济政策部署的时候,我们可以看三次中央局研讨经济形势的报告:第一次是4月23日局研讨经济形势的,给出的判断是“稳中向好”,做出的最重要的部署是对标,跟高质量发展对标。第二次是第二季度7月31日中央局研讨经济形势的时候做了两个调整,一是由“稳中向好”修改成“稳中有变”紧跟着说外部发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凸显。这时候它的背景是中美贸易摩擦在7月6号正式。最近的一次局会议是10月31日,大家看到它的表述, “稳中有变”这个判断没有变化,但是提到比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一些企业的经营困难有所加大等等。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使得调结构和扩需求两个方面的操作对接起来,从而使矛盾得到有效解决。

  最近的部署,比如说第一扩大基建。7月31日就提出要扩大基本建设外部冲击外部需求的下降,但是这种扩大需求的投资不是照搬1998和2008年那样的做法,它提出了一条“要和补短板相结合”。我们要扩大基建投资,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第二是受制于人的产业和产品的短板,这就是一种结合。

  第二,“减税降费”。目前社会上减税降费的呼声非常高,但是此减税降费非彼减税降费。价格有三个要素:成本、税费、利润。过去只要有助于扩大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为扩需求提供了的,标的在于需求,目标在于扩需求很重要。但是今天我们采取这样的办法行吗?减1000万亿?减了之后结构性问题怎么对接,和供给侧问题怎么对接?目前减税降费标的是成本,目标是降低成本。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税减下来,第一可以减企业的税,第二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在生产过程中是生产税,在流转过程中是流转税,这是不一样的。另外减税之后拿什么支撑?过去很简单,就是以增列赤字增发国债支撑,我们还认为天然的就应该这么做。减了100亿税收,又减100亿支出,整个总需求减100亿,所以增赤字增发国债是必然的选择。但是这样的决策在今天行吗?显然不行。一手减税另外一手增列赤字增发国债,资源配置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大家在感觉上税收减了,但是明年开始要增加国债的还本付息支出,退一步讲本金可以不还但利息还是要付的,这不是降成本而是增成本,只不过是增加远期的成本。

  第三个就是赤字的考量问题,这不是一般意义的。第一是稳信心的问题,第二是稳预期的问题。大家有机会到地方做一番调研,而不是拍脑袋。我们讲赤字的时候,刚才刘元春教授用的是公共预算的赤字,而不是收支的赤字。再有就是稳预期,大家如何看待3%的指标?这和我们过去十几年来对这个指标的宣传和运用直接相关。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深处,把3%当作存在不存在金融风险的一个标志,当作是否要搞“大水漫灌”的标志。稳预期必须要用具体的行动去稳定预期,这些都是当前考虑当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一句话,我想说面对宏观经济分析的时候,面对宏观经济政策决策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重蹈覆辙”和“惯性思维”,不能一不小心滑落到惯性思维的轨道,使得我们再一次失掉结构调整的机会,我就说这些,谢谢!

  本文系嘉宾11月2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度报布会上的主题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