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砥信息化主旨报告:推进互联网+教育应关注评估驱动

※发布时间:2018-6-21 7:32: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7年12月15日,由国家信息中心、腾讯公司、上饶市人民共同主办,教育部、江西省人民为指导单位的第二届“互联网+教育”峰会,在江西省上饶市万达嘉华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此次省盛会,与会嘉宾思维碰撞、深度交流共同推动“互联网+教育”迈向深度整合、智慧创新的新阶段。

  以下内容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砥教授主旨报告:“推进互联网+教育应关注评估驱动”。

  吴砥: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我的题目是推进“互联网+教育”应关注评估驱动。发展趋势:全面迈入互联网+教育阶段。发达国家的发展径,大约每十年有一个跨越,他们最开始关注基础建设,第二阶段普及应用,第三阶段融合创新。总体上可以对接为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的阶段,这是一个焦点性的问题。

  这句话是我比较欣赏的一句线谈到当前的重点已经不是要不要在学习中使用技术,而是如何用技术来改进学习,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当我们关注的重点已经不是如何用好技术,而关注到教育本身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全面的进入了“互联网+教育”整体变革的阶段。

  也一样,前期大量的工作都做了很多的铺垫,2012年以前中国就取得了很多关于教育支撑课题。2012年以后慢慢关注到“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前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是教育+互联网,后一个阶段是互联网+教育开始走进我们的发展形势,所以我们开始关注技术支撑下教育绩效的提升和教育系统的。

  如果我们看它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到在我们的起步阶段,各地、各学校的网络、设备、硬件、资源,慢慢在整体教学中大量的使用我们的技术,我们把它归结为教材的电子化、课程网络化、教室多化、教学PPT化,这些工作都是推进的阶段,但是它只是一个初级的节。2016年已经开始重视到教育的本质提升,开始强调技术支撑下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程序结构重组,程序再造,教育文化重构,这是后续关注的几个焦点问题。

  推进“互联网+教育”到底应该关注什么东西?早期非常重视建设驱动,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习惯把教育信息化撑为建设,我们经常提教育信息化建设。后来关注到应用问题,我们开始强调应用驱动,光有建设不够,应该应用,所以应用驱动逐渐成为发展的关键词。同时提到创新驱动,光用技术不行,大量的新技术、新模式的导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育模式,所以强调要技术支撑下教育体系全面的创新。其实我今天还想分享的一个观点,我们还可以考虑评估驱动,尤其对于教育机构和学校,评估驱动是促进“互联网+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国外有没有做过相应的评估,我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典型的案例,都是美国在早期做的,一个是1998,一个是20042005,他们为了测试信息化教学到底有没有用,做了大量的样本测试,持续的时间长达一年,得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结论,比如说技术对教育实际上是有用,但是取决于我们要恰当的使用,同时对老师、学生有要求也比较高。

  我们要思考评估的价值,为什么评估是很重要?为什么要强调评估也是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呢?因为今天我们的基础条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刚才我们雷司长的报告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前几年发展的成绩常的辉煌。我们的基础指标达到大幅度的提升,比如说网络接受率、多教师的普及率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接下来我们干什么?必须以评估来引导问题。

  从管理机构的视角来看,推进教育信息化主要是三件事情,第一个是决策,第二个是实施,第三个是评估,但是实际上我们更多的关注与决策和实施,对于评估环节相对来说比以往关注的是有所不够的。现在我们应该夯实第三个环节,把评估环节提到相当的。

  对于执行机构来说,推进教育信息化有六件事情:规划、建设、培训、应用、运维、评估,大家关注的是建设、应用、培训等等环节,对于规划环节也比较关注,但是对于评估的环节往往不太关注,我们往往不能非常准确的说出技术对我们教育起着多大的作用,我们无法做出精确的回答。

  国家也非常关注平个的问题,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都把评估提到相当高的。

  评估有什么价值?第一个宏观层面,可以帮助进行管理和决策。就像刚才展示的大数据的墙,如果都有墙,那提升治理水平肯定迈上一大步。第二个中观层面,帮助学校优化办学水平,各位校长肯定期望有利的评估作为抓手。第三个微观层面,帮助师生发展,帮助老师上好课。

  评估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评估什么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评估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教育信息化本身的发展水平。比如说机器配备到什么水平,你的网络接入到多大的带宽,终端覆盖到多大的水平;第二个内容、信息化对教育的促进效果。也就是导入互联网+对教育本身带来多大的提升,比如说它没有提高我们的学业水平,有没有促进教育公平,有没有优化教育治理,这都是我们所期望的技术能够达成的效果;第三个内容、教育信息化的综合投入产出。我们有这么大的投入,到底划不划算,到底值不值得,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的地方和管理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也就是信息化投入巨大,但是产出效果不多,所以我们需要科学、精准的评判他的绩效问题。这几个问题归纳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问题其实是投入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产出问题,第三个问题是绩效问题。我们在关注评估的时候应该关注三个层面,就是投入、产出和绩效,但是很可惜,我们在遇到很多地方做评估的时候,把这三个层面的评估混为一谈,很多时候我们在同一个评估里面既要关注它的投入,也要关注它的产出,还要关注它的绩效,自己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评估的层面、定位非常重要,需要清晰。

  第一个层面,教育信息化本身发展水平,也就是投入的评估。我这里列了一些主要的指标,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说网络有多宽,多普及率有多高?这是投入的比例。

  第二个层面,产出的投入,对我的考试成绩提高了多少分,对升学率上升了多少个百分点,这是直接产出。这是直接产出,最终产出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提升的问题,因为教育的最终产出是人,所以信息教育、互联网+教育最终教育也是人、是学生,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个层面,绩效的问题,包括效率和效能,大家最关心的投入产出是否划算,这些钱用来投入买这些设备用在学校里,它实际上是不是达到比较好的投入产出比,然后该是预期目标达到了多少,这是我们关注的第三个层面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方法思考:如何开展这样的评估?我们的评估内容比较明确之后,接下来我们有什么方法做这样的事情。

  一般来说评估的指标包括指标设计、模型建构、系统开发、评估实践,这里需要大量的一概第三方评估机构,本身是直接的实施者和决策者,本身不适合来作为评估。

  这里面绝大部分的评估体系在国际上都是很多,跟大家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比育培训预算占技术预算的百分比,国外比较关注,主要原因是什么?当你的大量投入(一半以上的投入)都用于基础条件建设,就是买设备的时候,说明你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是比较高的,如果有30%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说明你的基础条件建设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接下来大量的钱都用来提升你的软实力,说明你的信息化进入相当高的水平,30%的经费用于培训就是比较理想的学校,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看看自己的学校有没有达到类似这样的指标。

  一旦学校的设备出现损坏,多长的时间可以?这个问题我们一般不太关注,我们关注设备指标的时候往往关注设备买了多少台?覆盖比率有多少?多普及率有多高?不该关注投影仪坏了以后多长时间休好?大家不太关注,学校的保障水平比较低。如果是几天以后才能得到技术支持这是比较低的水平;如果第二天得到支持这是中级;当天得到支持是高级;如果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技术支持那就常理想的。当教育信息化达到一定的水平,当进入到“互联网+教育”的时候,关注的评估指标跟早期的指标会有很大的不一样。

  综合起来,从这张图里面可以看到各种量表在各个纬度上的指标覆盖情况,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的非常关注基础条件,有的非常关注技术应用,有的非常关注教师发展,所以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不一样。

  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个总体的归纳,我们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在早期、各地的量表关注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都是设备配比数,当我们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关注的问题就不一样,就变成别这些恰恰是最难测的指标。

  跟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技术本身的变化也会发生评估指标的变化,早期我们关注一个学校的网络条件,我们采用信息点的数量来评判这个学校的网络情况,网口越多我们认为这个学校的网络条件越好。随着WIFI的覆盖比例越大,很多设备都是直接上网,我们就用WIFI的覆盖率来评测学校的网络条件指标。随着5G的普及,腾讯马上5G就要普及,这个时候会大大的超过现在的WIFI,网络指标又会进一步的发生,所以也会促进我们评估指标的变化。

  跟大家举个例子信息化教学,70%的老师都能进行信息化教学,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在使用环节就会发现,绝大部分的老师在教学和备课会使用,但是在实验、考试这个环节使用的非常好,说明我们在考试、实验发挥特色优势的环节恰恰使用比例不高,说明老师能力和我们的考核机制还有充分的提升。

  我们看一下全国的互联网到底进入到什么水平,左边是设备配置的情况,有相当过的设备多教师普及率非常之高,达到了83%以上,这个很值得骄傲,以前这个指标还不到40%,现在达到83%,以后会接近100%。同样是多教师其实配备水平不一样,相东部发达地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采用大屏幕液晶一体机,西部还有很多投影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虽然都是多设备,但是还是不一样,之我们深入到它的内部会看到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这也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指标,到底学校有没有专职信息技术的人员,这个指标非常清楚,越是城市地区信息专职人员越多,越是农村信息专职人员越少,特别是有其他兼职老师代替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差异,我们要关注那些比较隐蔽,但是对提升我们应有水平有关键的隐性的指标。

  这是我们所住的全国指数测算,各个省都有,可以看到东部地区在整体指数发展过程中还是占有明显的优势。每一年我们会给各省各地做评估报表,可以反映我们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提升还是相当明显的。这是我们某区域做的评估系统,从中可以可视化的看到各地的实际发展状况。这是我给华中师范大学做的年度信息化评估报告,每一个院系、每一个职能部门对于技术的应用产生的水平,每一年都做。

  最后对我做的报告做一个总结,战略信息化具有鲜明的公共服务的特征,教育信息化对来讲也是一种公共服务,既然是公共服务就必须要评估,评估决策实施效果到底怎么样,投入产出到底好不好。推进评估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抓手。

  评估到底要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进行现状评估,再是差异分析,再是径优化,目标是在规模、结构、速度、质量方面都达成一种非常好的均衡,这才是我们所追还的“互联网+教育”的良性发展,而不是偏颇。

  教育信息化评估的价值转换,早期肯定关注投入,接下来要关注产出问题,最后要关注绩效问题。所以随着我们以后越来越深入,评估的价值越来越高,但是评估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难,所以我们大部分的地方或者是学校比较关注与最左边的评估,也就是基础设施、资源、教师能力等等这样一些评估,这个是属于相当比较低端的。接下来要关注中端的评估,最后关注整体绩效到底怎么样,如果可以把这一个做到非常精确、非常科学的量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就进入到非常高的阶段,所以评估驱动对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年都会发布一个中国教育信息化年度报告,如果大家有兴趣关注这方面内容可以看一看有关的内容。

  我所在的机构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我们所做的内容主要是评估、决策战略研究相关的内容,我们非常关注从低端评估走到中端评估再到高端评估,我们一直非常关注评估问题和绩效问题,我这个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了解和关注,以评估作为抓手来驱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以及对于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本文由325棋牌 (www.325games.com)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