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刘以雷:面对新形势主动作为切实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7-13 1:29: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文/刘以雷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中国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研究院院长

  编者按:2020年7月10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中国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研究院院长刘以雷在浦发银行新疆分行作报告。

  刘以雷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从国际国内两个层说说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二是从国际经济形势、社会民生、金融体系、新疆的发展稳定四个方面谈谈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三是主要从金融的角度提些。

  在讲三个问题之前,刘以雷先简单梳理一下上半年一些大事,过去我们经常在年终总结或报告中讲到“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总能总结出不平凡之处,但相比诸多“不平凡”的往年,2020年还只是前半年就已经实实在在的展示了它的“太不平凡”。有人这样感慨“今年前6个月,我们先后了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1929年大萧条、1968年美国种族大骚乱、2008年金融危机……”人类百年的风云变幻仿佛浓缩在了今年的前半年。网络上,有人梳理了今年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些:

  1月3日,特朗普定点清除伊朗名将苏莱曼尼。1月8日,伊朗对美军伊拉克发动导弹袭击,并误击了一架乌克兰民航客机,造成176人遇难。虽然,最终美伊双方保持克制,避免了一场战争,但是一次最悲剧的却意外地发生了。

  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扩张中的欧盟迎来了第一次。美国黑人弗洛伊德被跪杀,引发美国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反种族歧视、反执法的群体性及骚乱。美国哥伦布雕像、比利时利奥波德二世国王雕像、英国伦敦广场丘吉尔雕像,有的或被斩首、或焚烧、或推倒、或涂鸦。这三件看似无关的事件,但都表明社会的撕裂和世界格局的微妙变化。

  由当初武汉悲壮封城到席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到之处,一度造成经济停摆,目前疫情仍在持续。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给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弱复苏的世界经济带入衰退,IMF不断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微观经济主体看,全球航空公司几乎哀鸿遍野,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旅游企业、影视行业经历最寒冷的冬天,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挣扎在存亡边缘。可以说新冠肺炎疫情及由此带来的经济衰退,是2020年最为重磅的事件,没有之一。

  4月,油价一度收于每桶-37.63美元,跌幅超过300%,不能不说是世界石油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幕。同时,美国股市也创造了历史奇迹,美股历史上总共有5次熔断,其中4次就发生在今年3月。

  还有半岛局势又现新情况,我国西南边陲也不那么,首都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之下却又疫情再掀波澜,等等。上述发生的事件涉及、经济、民族、文化、公共卫生等方方面面,令人惊心动魄,使人喘不过气来,这些无不说明,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2020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再次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了注解。窥一斑而知全豹,世界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不容乐观。

  总的来看,上半年国内以及国际经济受疫情冲击是显而易见的,采取不同程度的措施,发达经济体和新型市场经济体一同进入经济收缩期,陷入衰退。IMF对2020年全球经济预期由早前预估下降3.0%,进一步下调到下降5%左右,预计全球经济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大概要到2022年前后。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是大萧条以来的首次。

  总体上,5月份全球经济没有明显起色,复苏前景甚至恶化。到6月份,持续衰退预期比5月份预估更严重,从IMF不断下调全球经济预期就可得到基本的判断。

  IMF在6月24日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中分析,对于新冠肺炎感染率下降的经济体,上半年经济活动在期受到严重冲击,供给潜力遭到严重,下来的企业加强必要的工作场所安全和卫生措施,大大降低了生产率。对于仍在努力控制感染率的经济体,状态持续时间更长,对经济梦见亲人生病活动造成更大影响。IMF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上半年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比预期更为严重,预计复苏将比之前预测的更为缓慢。世界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不确定的复苏。

  由于疫情期间实施不同程度的社交隔离措施减缓了经济活动,对供给端、需求端、金融端造成了全面挑战。企业和居民现金流的突然中断、对未来不明朗的预期以及国际供应链的不畅,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受到冲击,经济仍处在下行状态。从趋势上看大体延续一季度态势,即同比下降,环比向好,相对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经济正处在恢复中,各项下行指标在收窄,有的指标由负转正,呈现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业态危中见机,逆势增长,加快孕育和发展。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运行指标来看,1—5月份,工业增加值(-2.8%,)降幅较1—4月份收窄2.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降幅收窄2.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6.3%)降幅收窄4.0个百分点。从5月当月数据看,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连续2个月实现增长,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0%,今年首次由负转正。最新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50%荣枯线以上,并比上月提升。

  从新动能新业态来看,数字经济、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加快发展。1—5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比1—4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1—4月份加快2.6个百分点。5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集成电圆片、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

  尽管一些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我们要地认识到,当月还有不少指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主要指标累计数据仍在下降通道。疫情冲击损失尚未弥合,经济还未回到正常水平。有些积极变化,只是相对于糟糕时,糟糕的不那么严重了,实际上还没走出糟糕的处境。有些逆势增长的指标,虽然代表了一种趋势和前途,但还处在量的积累阶段,目前尚不足以弥补经济的缺口、扭转经济下行的方向。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积极的因素,增强信心,保持定力,一方面始终要有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主动作为。

  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在这里我主要从国际经济形势、社会民生、金融、新疆的发展稳定四个方面来讲。

  其一,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融合、社会化生产、国际分工合作的经济共同体,讲经济离不开大的国际经济。

  其二,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社会民生领域问题往往更加凸显。在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不断改善民生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要牢牢把握的根本立场。今年中央在“六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六保”要求,并指出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是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视角观察,金融危机余音未消,单边主义、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争端频发,又逢全球疫情蔓延高发,加剧世界经济衰退,各种因素相互叠加,大动荡、大洗牌、大重组,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二是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来看,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受疫情引致的综合症影响,主要经济体长期增长可能会减弱,即使不遗余力出台政策支持,长期以来弱复苏的经济态势,政策应对已显疲劳,难以有更大的空间。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可能会扩大。

  三是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危机后,都面临经济问题意识形态化的挑战。从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国家民粹主义和极化就开始抬头,近年来日渐盛行。在疫情影响下,表现更加突出,比如英国脱欧、美国种族事件、拆雕塑浪潮,还包括美国对包括华为在内中国众多企业和机构的制裁等等。这些严重阻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国际政策协作,尤其对跨国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和风险。

  四是从中美关系来看,中美关系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将影响世界格局和秩序。近年来,美国国内一致把中国视为首要“战略竞争者”,相继了贸易战、科技战、战,同时深化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加大对中国内政的,特别是疫情以来,进一步扩大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全面对抗,愈演愈烈,现在中美关系差不多是以来最差的时期。尽管中国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目前世界体系仍然还是美国主导,中美关系的恶化,必将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带来巨大挑战。

  一是疫情带来普遍国际性的贫困问题。疫情将对全球范围内的低收入家庭造成特别严重的负面影响,国际“减贫”事业可能出现倒退。据IMF预测,处于极度贫困(即每天靠不到1.90美元生活)的世界人口所占比例近年降到10%以下(1990年高于35%)。这一进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超过90%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0年预计将出现人均收入负增长。

  二是从国内来看,疫情加大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度。就脱贫攻坚来说,全国还有50多个贫困县没有摘帽,都集中在西部,是多年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疫情不仅增加了脱贫难度,还使已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户致贫压力加大。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按党的确定的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从党的十九大开始,经济年均增速要达到6.3%,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经济增速分别是6.9%、6.7%和6.1%,今年受疫情的巨大冲击,经济实现预期增长无疑十分。

  三是从微观层面来看,疫情对社会民生领域造成的直接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就业问题。就业压力大是我国近年来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疫情冲击下,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采取裁员的办法以减轻压力,降低成本,也有一部分企业撑不下去关门。据BOSS直聘4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企业对应届生的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与之相对的是,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874万,同比增加40万,创历史新高。再加上社会再就业人员的数量,估计有一千多万人在竞争就业岗位。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形势问题。中央把就业排在“六稳”“六保”的首位。

  早在2015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就已经指出了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障碍和缺陷,我认为这个脉把得还是很准,这是金融体系长期存在的问题,时至今日,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之下,金融体系在有效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上还存在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四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依然主要依靠的潜在甚至直接出资,市场化管理风险的体制机制暂付阙如;

  一是新疆社会稳定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人口比例和人口安全是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南疆由于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结构单一,难以有效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南疆特别是南疆四地州成为“三股”的重灾区和反恐维稳的主战场。南疆稳定问题成为新疆的主要问题,人口结构失衡问题是南疆问题的核心,经济发展落后是影响人口结构失调的重要因素,背后总根源是生产力布局失衡。从全国看,南疆向西通道不畅,远离市场,发展成本高。从新疆看,南北疆生产力布局严重失衡。乌鲁木齐在新疆“一城独大”,对全疆的人才、资源、资金形成了“虹吸效应,对内地来疆人才、资源、资金产生了“截留效应”。当前南疆城镇,综合实力比较弱,基础设施、资源要素保障能力不强,产业发展成本高,城镇空间布局分散,区域不连续,经济发展难度大,产城融合度不高,集聚人口能力不强,短期难以通过城镇平台和产业发展集聚人口,改善人口结构。

  二是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难度加大。新冠肺炎疫情使处于缓慢复苏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在变速度转动力优结构为核心的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尚不见底,下行的压力呈倍数级加速,向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的新疆传导。新疆在技术、制度、管理等全要素方面基础薄弱,短期难以形成优势,经济发展的动力接续力不足,面临更大的失速风险。

  三是资源硬约束增强。新疆投资拉动型、粗放型经济特征明显,资金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耗能高,任务艰巨。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环保立法、中央重拳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实行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等强力措施陆续推出,对新疆“两高一低”特征突出的经济体系形成硬约束。过去差别化的产业政策,由于环保硬约束的增强,实施空间越来越小。传统产业发展受到环保瓶颈制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诸多要素配套并非轻而易举,新兴产业一时难以形成替代。资源硬约束对发展滞后的新疆来讲影响更大。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展,美洲、南亚、中东等地区的疫情仍在迅速蔓延。近期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居高不下,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000万例。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在与第一波疫情作斗争,一些已经过了感染峰值的国家和地区,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疫情可能再度爆发。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世界经济形势,因疫情的暴发更加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中美关系恶化,中国有可能面对去全球化或甚至去中国化的危机。目前,遏制行为已经产生影响,转移正在发生,大量订单流往越南、印度、南美等国。对此,不论是还是包括我们金融单位在内的市场主体都要有底线思维,做好充分的估计与应对准备。

  40多年来,我国取得巨大经济发展成就,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争取并实现了一个和平的外部国际,并且与这个外部国际实现了良性互动,那就是和平的外部国际为我国赢得了发展的机遇,我国的和发展又支撑和保障了世界发展与和平。现在不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出现了,对我国是一个极大地,也是对世界前途的一个挑战。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哪些政策要调整完善,哪些工作要校正,这对向世界舞台中心走近的我们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面对,要重视,而且要积极发挥作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新发展,落实全国“”工作部署,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为金融单位,三大攻坚战中的防控金融风险和“六稳”工作中的稳金融与我们最直接相关,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内容,必须聚焦主责主业全面贯彻落实。特别是为应对疫情危机,已经采取了很多财政货币与金融政策,未来金融风险可能进一步高企,需要提前防范和化解。

  当前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把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政策落实兑现到位,要把扩大内需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要把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发挥出来,要及时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问题。产业发展方向是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和融合化。金融单位要引导资源特别是资金向这些重点经济工作和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配置。

  新疆已经三年多未发生暴恐事件,各方面盼发展、谋发展的热情高涨。6月中旬汪洋来新疆调研强调,发展是长治久安的经济基础,发展的要落实到改善民生、凝聚上。要贯彻新发展,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做好丝绸之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这篇大文章,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城镇化质量、优化营商上下更大功夫。这为新疆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也为我们金融发展提供了实体经济这个源头活水。我们要把握这一最新变化和导向,提前谋划布局,赢得先机。

  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已喊了多年,但仍不是很理想。在经济上行时期,问题被不是很突出。但在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就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当前经济又遭受疫情重创,一方面实体经济面临失血休克,一方面金融机构库存大量血不能及时有效输送。今年以来,为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多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了巨量的低成本资金,中小微企业融资整体上呈现量增、价降、面扩的积极变化。但是到基层落实都非常困难。比如说,给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问题,讲了要给中小微企业多少额度的贷款,但是到最后,规范的会计报表,以及抵押质押等,都不足以支持目前银行的常规要求,广大的中小微企业自身尤其在短时间是为力,“望梅止渴”。特别是疫情影响下,部分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更加注重融资抵押和,这让一些缺少抵押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里原因是多方面,有企业自身素质的因素、有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有监管部门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金融体系滞后,政策不配套带来的综合症。金融如何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我想有以下几条:

  就目前来看,大企业特别是央企,包括一些有实力有明星的民营企业,总体上,他们融资能力和渠道应该说是比较强大和畅通的。最需要融资支持的是广大的中小微企业,他们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遭受市场变故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正常情况下融资就比较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在遭受市场变故冲击的情况下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当前金融单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

  要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大力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从银行的角度看,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是本职,但价格、风险等现实问题也要考量,如果监管部门对不良贷款的认定和度不进行调整,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后续压力将增大。从目前的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情况看,满足国际监管的要求还是比较轻松,2019年末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4.64%,拨备覆盖率为186%,均要高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不低于10.5%和150%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间。虽然可能短期内银行不良贷款率会有小幅的上升,但长期来看不会受影响。金融监管部门对监管指标应当给予一定的宽限期,或者在监管措施上作出一些灵活的安排。比如,因疫情影响出现贷款逾期的,在一定的延缓期限内还款不计入不良贷款、不影响小微企业信用记录;允许银行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的度,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地区和行业的小微企业,不良度可以再提高一些。

  、国务院既要继续加大降准降息、放宽信贷和发放各种专项债等政策措施的力度,也要加大对这些政策措施落实的督查力度。有的是政策配套方面的原因,影响中央政策落实的,要及时给予指导化解,现在我们有不少政策事实上“悬空”,有的是工作作风原因落实不到位的,我们要确保政策落地落实落细,使广大中小微企业有真正的获得感,增强共渡的信心和决心,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